逻辑学:符合逻辑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理

2020年1月20日18:39:28逻辑学:符合逻辑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理已关闭评论

北大社会课的小调查

曾有北大社会学教授在课堂上用问卷抽样的方式向学生解释这个道理。他在给大一新生上社会学概论课时,让所有人都填了一张调查问卷。

问卷只有两个问题:你父母的职业是什么?你进北大之前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哪儿?

在统计完问卷答案后,教授发现:在北大新生中,出身于社会或经济地位高的家庭的,要比出身于社会或经济地位低的家庭的人占总新生人口的比重更大。于是教授对新生们说:“在座诸位能考上我们北大,父母的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很多学生不服气。他们认为所谓的“父母的因素”就是媒体常说的“拼爹走后门”而考上北大是自己废寝忘食努力学习的结果,所以教授的结论让他们难以接受。

但教授对此另有解释。他说:“家庭背景的状况决定了你们可以接触到多少社会资源,学习环境的好坏决定了你们能否就读教学水平高的小学、初中、高中,进一步决定了你们每个人的眼界与能力。所以说,大家能坐在这里听我讲课,不光是因为你们学习刻苦,更是由于有上述东西为你们打下了比一般人更好的基础。”

上述调查结果并不意味着北大学生是以“家里有钱就能上北大”的关系户为主体,而是从侧面证明了家庭环境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考上北大固然要靠学生自身的不懈努力,但学生的家庭环境对此影响也很大。父母的教育理念是先进还是落后,父母愿意(并且能够)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多少时间、精力、金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视野开阔程度,以及学生能否接触到良好的发展机遇。

从这个小调查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常识”和经验有时候并不可靠,人们根据生活经验推演出的“逻辑”可能并不符合事实。换句话说,当你发现符合“逻辑”的东西不符合真理与事情的真相时,毫无疑问,那个“逻辑”可能并不成立。总之,学会不把“假符合逻辑”与“真符合逻辑”混为一谈,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必由之路。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