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判断与语句

2020年1月20日13:37:18逻辑学:判断与语句已关闭评论

判断与语句的区别

第一,判断与语句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

判断是逻辑学研究的范畴,对判断的运用要符合一定的逻辑规则,对判断的研究要在一定的逻辑规律的框架之下进行;语句则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对语句的运用和研究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和语言规律。

第二,判断与语句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

判断是最基本的逻辑思维形式之一,属于精神形态的范畴;语句则是一种语言形式,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

第三,判断与语句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同一个判断也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1.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这主要是针对有歧义的语句而言。比如:

(1)动手术的是他母亲。

(2)我对老师的批评是很有心理准备的。

(3)百货大楼在这一站的前一站。

上述三个语句都分别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判断。

语句(1)中,既可以表达“他母亲在给别人动手术”,也可以表达“别人在给他母亲动手术”;语句(2)中,既可以表达“老师对我的批评”,也可以表达“我对老师的批评”;语句(3)中,从时间上,该判断表达“百货大楼在这一站的上一站”,从空间上,该判断则表达“百货大楼在这一站的下一站”。这都是歧义造成的同一语句表达不同的判断的情况。

2.在世界范围内,语言有着不同的种类;在同一语种里,语言也是极其丰富且灵活多变的。因此,作为语言形式的语句对同一内容也有着多种表达形式。也就是说,不同的语句可以表达同一个判断,或者说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这首先表现在语种的不同上,也就是说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种来表达。这语种虽然表示相同的意义,但却是不同的语句。比如:

(1)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2)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上述两个语句虽然不同,但却表示同一个判断,即“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在同一语种里,同一判断也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比如:

(1)杭州西湖是著名的景点。

(2)难道杭州西湖不是著名的景点吗?

(3)他会来的,除非下雨了。

(4)只有不下雨,他才会来。

上述四个语句中,(1)、(2)属于不同的语句,但其思想内容却是相同的,所以表达了同一个判断;(3)、(4)两个语句也是如此。

第四,判断都要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

1.一般来讲,陈述句、反问句可以表达判断,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则不表达判断。比如:

(1)逻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2)难道你不是因为我才美丽?

(3)那是你的书吗?

(4)过来!

(5)上帝啊!

上述五个语句中,作为陈述句的语句(1)和作为反问句的语句(2)都表达了一种判断;但是,疑问句(3)、祈使句(4)和感叹句(5)因为并没有对任何对象作出断定,所以都没有表达判断。再看下面这则幽默:

她含羞低头,面如桃花。

我喜不自胜,柔柔地问:“你真的喜欢我?”

她的脸越发红了,小声说道:“你猜!”

我心中更喜,脱口而出:“喜欢!”

她头更低,脸更红,声音更小:“你再猜!”

这则故事中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其中,陈述句有:

(1)她含羞低头,面如桃花。(2)我喜不自胜。(3)她的脸越发红了。(4)我心中更喜。(5)她头更低,脸更红,声音更小。

依据判断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的特征,可知这五个句子均表判断。

故事中还有两个祈使句:

(1)你猜!(2)你再猜!

祈使句(1)只是表达一种命令性的口气,但并没有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意思,所以它不表达判断;祈使句(2)看上去虽然只比(1)多了一个“再”字,但其意义却不相同。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你再猜”的潜在台词就是“你刚才猜错了”,这实际上就是在对“我”所猜的“喜欢”的一种否定,因此该句也表判断。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不是在这特定的语境中,而是单独出现的“你再猜”三个字,则不表达判断。

故事中还有一个省略句,即:

“喜欢!”

从语言学的角度讲,如果只是单独的“喜欢”这个词,那它不是句子,只是一个词语,也就不能表判断。但是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喜欢”是一个省略句,它的全句应该是“我猜你喜欢我”。虽然是一种猜测,但也是对思维对象的一种肯定,因此该句也表判断。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断定同时也具有真假之别(以上所指出的表判断的语句也是如此),至于是真还是假,则需根据实际情况去判断。

故事中还有一个疑问句,即:

“你真的喜欢我?”

在故事中,该疑问句只是表达一种问询的口气,并没有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所以不表达判断。

2.有些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也表达判断。

我们前面说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表达判断,但这并不表示所有的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都不表达判断。事实上,反问句就是疑问句的一种,但反问句却表判断。而祈使句表判断的例子我们在上面的故事中也谈到了。所以,有些疑问句(主要是指反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也可以表达判断。比如:

(1)禁止醉酒驾车!

(2)闲人免进!

(3)你真是太漂亮了!

(4)黄河啊,我的母亲!

上述几个语句中,前两句是祈使句,后两句是感叹句。语句(1)“禁止醉酒驾车”已经表明了对醉酒后不准驾车的断定,语句(2)也是对闲人不许进入的一种断定,因此这两个语句都表判断;语句(3)虽然是表欣赏的感叹句,也是对其“漂亮”这个属性的一种肯定;语句(4)潜在的意思即“黄河就是母亲”,这也是一种断定。所以后两句感叹句也表判断。当然,至于判断的真假则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比如语句(1)就是真判断。

由此可见,有些语句是直接对事物表达判断的,比如大多数陈述句、反问句等,这就是直接判断;有些语句则并不直接对事物表判断,而是把这种判断隐藏在语句中,比如大多数祈使句、感叹句等,这就是间接判断。

第五,判断与语句结构不同。

以直言判断为例,比如,“有的祈使句是表达判断的”,这个直言判断由主项(祈使句)、谓项(表达判断的)、量项(有的)和联项(是)四部分组成;但作为语句,它则由主语(有的祈使句)、谓语(是表达判断的)等语法成分组成。

总之,在思维或表达过程中,只有清楚判断和语句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运用语句和判断。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